中文 / English 您是第 2346245 位访问者,欢迎您!
400-021-2021
首页  >  新闻 > 行业前沿 >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在SSN至肺腺癌的肿瘤恶性进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在SSN至肺腺癌的肿瘤恶性进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互联网    日期:2019-11-12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尤其是低剂量薄层CT筛查项目的普及和广泛开展,无症状的肺内亚实性结节(SSN)病例的检出率不断攀升,引起临床上的广泛重视。肺内亚实性结节也称为肺磨玻璃结节,指在高分辨率薄层CT影像上肺支气管及血管结构未被遮挡,但局灶或多灶CT密度增加,呈类似“磨玻璃”状的结节。
       影像学表型为肺内亚实性结节的肿瘤是一类较独特的肺腺癌病灶,病理上通常包括早期肺腺癌和癌前病变,并可根据CT特征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混合型结节(PSN)两类,其基因组特征和临床决策指标的分子基础迄今鲜有研究。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白凡课题组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团队合作对募集的120位患者的154例肺内亚实性结节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详细的临床参数测量统计,研究了SSN的突变特征、多病灶SSNs之间的克隆起源关系、灶内异质性,以及临床影像参数和基因突变特征的对应关系。

       该研究首次系统描绘了SSN的突变图谱,并阐明其影像学参数可作为临床诊疗的分子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层面对SSN和肺腺癌发生发展的认识。

       肺内亚实性结节患者中约20-30%拥有同期多发的SSN病灶,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其各病灶为独立起源而非存在转移关系。该项目通过对26位同期多发SSN患者的66个病灶取样测序,进行多病灶间的克隆演化分析,大体证实同一患者内部的同期多发的SSNs的独立起源关系。
       不同寻常的是,还鉴定出非多中心起源的演化关系,此结果提示,即使普遍认为较为惰性的表型为SSN的早期肺腺癌病灶也有可能具备转移能力,将引发临床上对肺腺癌临床决策的进一步思考。此外,作者还采用同一病灶多区域取样的方法研究SSN内部不同组分的差异,发现SSN呈现很大程度的灶内异质性和分支演化的特征。
       肺内亚实性结节的影像学参数(如总直径,实性成分直径,实性成分比例等)是目前作为其诊断和治疗决策选择的重要参考,然而各项参数的分子基础鲜有研究。项目选取各影像学参数在临床诊疗中有意义的阈值,并结合突变数据,进行影像基因组学分析。
       随着肺内亚实性结节中表征恶性的实性成分的增加,病灶更显著富集EGFR、TP53、RBM10和ARID1B等基因突变,暗示这些基因突变在SSN至肺腺癌的肿瘤恶性进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此结果为今后通过CT筛查更准确预测SSN的突变特征和恶性程度提供可能。
合作单位: